文|热点微评 王新喜
元宇宙不仅仅在国内被广泛讨论,在海外,元宇宙甚至被认为将颠覆智能手机。
日前,印度增强现实公司Scapic的联合创始人赛·克里希纳在接受《印度快报》专访时谈到了一个观点:“元宇宙是互联网的革命性演变,我们将拥有3D空间、沉浸式虚拟环境和先进的通信以及商业和娱乐范式的转变。元宇宙是超越智能手机和我们现在所知的传统互联网阶段的下一个合乎逻辑的步骤。”
他表示:“元宇宙是一组用户共享的3D沉浸式环境,你可以在其中通过你的头像与他人互动,做到这一点需要专门的硬件,你不可能在2D世界或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完成这项操作。”
在赛·克里希纳畅想的世界里,当人们开始生活在“元宇宙”里时,就不需要智能手机了。
在日前韩国举行的一次技术会议上,《堡垒之夜》开发商Epic Games Inc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斯威尼(Tim Sweeney)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元宇宙是一个适用于所有操作系统的通用应用商店,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替代苹果和谷歌在智能手机经济中主导地位的选择。
在国内,也有不少的声音认为,作为通往元宇宙的钥匙,VR头显已被认为是接替智能手机的下一代个人通用计算设备。
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我们知道,元宇宙被认为是下一代互联网,“元宇宙”体验也包括了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和扩展现实(XR)等众多综合技术的集合,整体上,借助各种综合性的前沿性技术,元宇宙更倾向于构建、打造一个更加深度、沉浸式体验的虚拟世界。
我们会注意到,在外界疯狂追捧元宇宙的时候,苹果却在与元宇宙概念划清界限。根据美国知名记者古尔曼的说法是,元宇宙的概念在苹果内部是禁忌话题,这与Meta等公司的战略截然不同。
元宇宙是让人们可以逃避现实世界的烦恼,在虚拟的元宇宙中完成一些现实世界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这是当前苹果公司以及库克所不认同的。我们知道,从iPhone、Mac、iPad、苹果手表以及未来的AR眼镜等产品透露出来的信息来看,苹果的产品理念其实一直在立足并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成为现实世界更好的工具。
从2016年前后开始,库克就表达出了对AR的浓厚兴趣,并一直强调AR对现实世界的改造能力。在AR领域,苹果也默默布局了很多年。
AR不同于VR让人沉浸在一个3D虚拟现实之中,它叠加了虚拟场景,但它不脱离现实场景,目的在于增强对现实世界的感知能力,比如把3D模型显示在现实当中,可以在现实世界的特定场景里面形成生产力。
简而言之,苹果要做的AR其实更多是立足于现实世界,甚至它可以与iPhone等手机产品融合、连接,进而形成更好的改造现实世界的场景生产力。
库克在最近的《时代》采访节目中也表达了这样的理念:“我对增强现实相关的内容很感兴趣。它是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叠加,不会分散对现实世界的注意力,而是加强彼此之间的关系和合作。”
比如从较早前郭明祺的报告来看,苹果的AR眼镜将依赖于手机的硬件性能和数据传输效率,甚至是使用iPhone为他们的AR眼镜供电,苹果AR眼镜发布之后,很可能会支持添加现有的ARKit应用程序——它可以直接运行为iPhone量身打造所有AR应用程序。
从目前彭博社的消息来看,因为面临“过热、相机和软件相关的挑战”,苹果AR/VR头显设备发布或推迟至2023 年,根据The Information透露出来的信息来看,苹果的AR头显用于游戏、通信和内容消费,它本质是“增强现实”,而非“逃避现实”。
此外,在2021年,郭明琪曾在公开的投资报告书表示:"苹果将在2030年到2040年间还将推出AR隐形眼镜",并强调AR隐形眼镜不会具备独立的计算功能和存储空间,而是与iPhone等其他设备进行联动使用。
从这个角度来看,苹果的AR设备的定位有点类似于Apple Watch,一方面它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硬件产品,但与此同时它可以与iPhone实现协同玩法。
苹果的理念更倾向于立足于现实世界,且对未来世界主流认可的方向与场景有自己的思考。从目前来看,智能手机已经极大的增强了人们在二维世界里的信息获取能力、外部感知能力,AR是进一步强化这种能力,在现实世界里制造三维体验,更好的带动现实世界解决问题与场景创新的能力。
也因此可以看出,苹果没有将AR设备作为一种颠覆智能手机的产品来做,而是将其作为增强iPhone能力或者与手机形成差异化玩法的一种设备。简言之,苹果的产品方向是更倾向于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融合,更好的赋能现实世界。
笔者此前曾经多次指出,不同于过去许多西方科技巨头在中国市场往往体现出水土不服的症状,苹果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之所以能够做到屹立不倒,某种程度上,源于它越来越懂中国市场。
从国内来看,扶持与改造实体经济已经是互联网下一步的主旋律,从腾讯、阿里、美团等巨头都已经心照不宣的将“助力实体经济”作为核心战略方向之一,也就是说,当互联网已经发展到今天这一步的时候,下一个主流方向就不再是持续向更加深度的虚拟世界方向走,而是要更好的改造现实世界。从这个方向来看,苹果“不务虚、更务实”的产品理念其实也可能更加符合中国的政策与国情方向。
即便VR/AR产品是元宇宙是硬件入口,但它更可能与智能手机形成融合的关系而非颠覆的关系。
比如从过去的部分VR产品思路来看,智能手机本身也是VR眼镜、VR头盔类产品的终端入口之一,并结合了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生态玩法。早在2016年前后,大热门的手机游戏《愤怒的小鸟》也推出VR版,玩家需佩戴Samsung Gear VR 头盔通过移动头部来控制小鸟顺着光圈飞行到终点。包括此前众多的VR游戏,往往都需要结合VR与手机产品进行操作。
当前一个趋势是折叠手机大潮来临,折叠手机的折叠形态天然为3D 交互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虽然说,智能手机并非为3D空间而生,也不是为“元宇宙世界”而设计,但在可折叠手机的蓬勃发展之下,大的可能性是,在元宇宙概念的驱动下,一些融合元宇宙概念的3D交互、AR/VR的产品技术创新功能或者交互形式将会被引入到手机产品之中。
因此,智能手机与元宇宙概念的融合可能会是一种新趋势,也可能会形成一些创新的沉浸式玩法与空间。
元宇宙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但又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与当前的互联网相比,它借助于VR、AR技术,有更强的沉浸感、互动性与超低延迟,是一个更加沉浸式的三维虚拟体验,在这个虚拟世界中,你可以做更多具备想象力的事情——聚会、工作、学习、娱乐、购物、创造等。
进入这个世界要需要全新的硬件终端,如果说元宇宙会形成对智能手机的替代,首先就是元宇宙入口的智能终端对手机硬件产品的替代。比如从Facebook旗下VR平台——Horizon Worlds构建的虚拟世界来看,用户需要使用Oculus Quest 2头盔来创建角色。
但这种可能性真的存在吗?
在笔者看来,一个产品做到对另一项产品的彻底替代,要从三个方向来看,其一,它解决了前代产品的短板、在体验上远超出了原有产品。智能手机对功能机的取代属于这种。
其二是它创造了更便捷的连接性与更优质的体验。手机对 BB 机的替代就属于这类。其三是它是否更高效的帮助人们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从当前普遍被认为是元宇宙入口的硬件产品——VR头显来看,它首先无力解决便携性,其次是无法更高效的帮助用户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更不存在解决智能手机的短板——因为手机的移动性、便携性比头显设备更好。人们可以无时无刻带个手机,但不可能无时无刻带个VR头显,正如马斯克表示:“没人愿意整天把一块屏幕绑在脸上。”
人们需要通过智能手机随时随地处理现实世界的许多问题,而元宇宙却更倾向于让人们逃避现实,与现实世界分离。
从本质上来看,进入信息化社会以来,手机一直是人们不可或缺的刚需性产品,它之所以不可替代,源于它给人们的现实世界带来了便利与高效,它强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信息的连接能力。它是为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而存在的。
经过上一个 10 年周期的迭代,智能手机产品已经连接现实生活、经济等诸多方面,手机作为一个重要的计算平台不断推动各行各业的连接与数据沉淀,以手机为核心的各行业生态系统还处于不断发展期。
简单来说,承接现实世界的各种需求,帮助人们更好、更高效的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产品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它只能被更先进、高效的手机产品替代,而不是被更多立足于虚拟世界改造的元宇宙打败。
当然,逃避现实,与现实世界分离——这也是今天许多人的一种需求。当现代科技驱使更多人成为消极的观察者、被动接收者与消费者,虚拟世界的真实性就越来越让人上瘾。
但虚拟世界虽好,人们终究要回到现实世界,参与现实世界的经济与社交活动。
毕竟,无论是从国内国情、政策角度、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向来看,“赋能实体”、强化对现实世界的改造能力,都是未来的主旋律。早前谈及“经济脱实向虚”的问题,发改委也谈到了“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要服务于实体经济,这个原则是不能变的。”
即便是从全球来看,无论是各国经济层面还是主流政策导向层面,都不会鼓励年轻人沉迷于元宇宙虚拟世界中,去更好的躺平。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如何瞄准社会主流导向的价值观与政策支持的方向,去更好的改造现实世界与实体经济,才有可能把准未来的红利方向。
因此,当下各界畅想元宇宙始终忽略了一个核心问题——进入元宇宙虚拟世界如果仅仅是让人们逃离现实、回避现实,却没有让人们在现实世界变得更好、更高效,那么它不可能是这个世界的未来,也不会是主流社会所认可的方向,更不可能颠覆智能手机。
毕竟,取下头盔,回到现实世界之后,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可能就是拿起了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