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信息服务平台 打开APP
从小米造车看,科技巨头扎堆入局背后的大国博弈
明晰野望  ·  21-02-24 16:40  · 阅 30.4w
IP属地:四川省
当国内、外科技巨头扎堆进入汽车行业后,或已不仅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还会为中美之间带来不一样的变量。

投稿来源:明晰野望

小米作为热搜榜单的常客,在19日又因为被传出造车,上了一次热搜。

造车消息一经传出,小米当日股价立马转跌为涨,在尾盘急速拉升,一度涨超12%。随后小米官方回应没有造车,但是态度十分暧昧。

其实手机厂商跑去造车并不稀奇。在2020年底,智能手机业的“扛把子”苹果,就正式宣布要造车,此后的相关动态就没断过,哪家企业一旦与苹果造车传出“绯闻”,便立刻迎来股价大涨。

对于苹果造车,大多数人都十分好奇这家科技巨头将会给汽车带来怎样新的定义。毕竟,苹果本就是一家集硬软件、芯片、操作系统和应用生态于一体的科技公司,这一切都让苹果不仅具备"造车"的能力,还比特斯拉更有"科技"底蕴。

在小米、苹果之外,国内智能手机厂商,如华为、OPPO等也动作频频,另外,百度、腾讯等国内“老牌”互联网企业,也在试水智能汽车领域。

当国内、外科技巨头扎堆进入汽车行业后,或已不仅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还会为中美之间带来不一样的变量。

大国博弈,靠智能汽车

国家历史半本书能写完的美国,有着悠久的汽车工业化,相比之下,有着5000年历史的中国,汽车工业化历史却极为短暂。

究其原因是,中国汽车工业长期受困于传统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底盘。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机会。电动化与智能化可以绕过造车一部分障碍,为中国汽车制造赋能。其中,作为人工智能集大成者的自动驾驶行业,已然成为中国能否在人工智能浪潮里弯道超车的关键要素。

自动驾驶领域,美国虽保持着一定优势,但是中国正紧紧追赶。在“你追我赶”的背后,也是中美政府政策和中美互联网、汽车产业环境的角逐。

为了稳固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方面的全球领导地位,除了联邦政府、各州政府立法支持自动驾驶汽车路测及运营外,美国政府积极鼓励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及生产,计划投入资金支持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

美国能源部设立了专项计划以开发新型自动驾驶技术,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降低能耗。美国硅谷一众高新技术龙头企业纷纷瞄准自动驾驶、率先布局,研发自动驾驶平台、创新汽车制造、致力打造自动驾驶全产业链。

反观中国,近年来也出台了多份战略性规划、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文件以助力自动驾驶快速发。

2020年11月11日,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发布《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指出,L2、L3级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要持续增加,2025年达50%,2030年超过70%。2021年1月,交通运输部发布了《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将利好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

目前,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已经为自动驾驶车辆发布了道路临时测试牌照。此外,我国正在推进5G网络建设,这也将加快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国情的不同,导致了中美在自动驾驶的发展将会走不同的路线,但无论是哪种路线,技术始终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

巨头入局,刻不容缓

2020年,造车新势力迎来高速发展,其中蔚来、小鹏和理想市值纷纷突破千亿人民币,领头羊特斯拉,更是市值暴涨,直接把马斯克送上了世界首富的位置。

但在这些车企的背后,有着大量的科技公司,如腾讯、美团、百度、微软等。未来,新能源赛道不仅仅是车企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科技巨头们的“新战场”。

进入2021年之后,国内的科技巨头们对汽车领域就不再只是进行投资,而是自己下场干,这表示中美巨头间的对垒更加“面对面”。

于国内巨头们而言,智能汽车也是下一个十年的船票。如今,万物皆可智能化的浪潮,席卷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汽车作为我们出行最重要的工具更是首当其冲。当一辆汽车和电子产品一样,具有“升级”能力的时候,这意味着,汽车从一次性交付的产品,变成了可迭代升级的智能终端,它改变了汽车背后的商业模式、研发制造。嗅觉敏锐的科技巨头自然要紧紧握住。

其次,资本市场需要新的故事。2020年12月15日,刚有媒体报道百度的造车计划,它在美股的股价便应声大涨超13%,随后度娘股价持续高歌猛进,整体市值从2020年11月的不足500亿美元,现在超过1000亿美元,整整翻了一倍。

而且,智能汽车的核心技术——自动驾驶,在中国的普及相较于欧美其他国家,有着一定的优势。因为,中国处于交通网络快速发展的阶段,比其他国家都容易从道路建设的角度入手,为自动驾驶汽车配备专用的路面、交通标志甚至制定有针对性的交通法规。这可以弥补自动驾驶技术本身的许多缺陷,将自动驾驶技术发生事故的风险大幅降低。

天时、人和、地利三者皆已成熟,所以巨头入局也是必然。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科技巨头们入局造车,也可以让自身的前端科技,如5G、人工智能、物联网、自动驾驶等,越来越多的创新应用在汽车上,使汽车行业出现许多新变化,推动未来汽车更快的从电气化,转向智能化,助力我国智能汽车飞速发展。

不过,造车也是有高门槛的,比如新能源汽车的智能技术壁垒、百亿级别的现金流大考,都为科技企业造车前途增添了一抹未知的色彩。

中美巨头对垒进行时

在科技巨头造车新势力中,美国有特斯拉、苹果、谷歌,中国有华为、蔚来、百度,腾讯联合车企造车等。

目前,国内科技巨头造车主要通过自主造车、自主设计汽车工厂代工、以及与传统车企深度合作这三种主流方式。

汽车产业链复杂冗长,且自主造车要求重资产投入,因此合作仍是目前造车的主流方式。这两天处于造车话题中心的小米,在造车上找代工的可能性就很大。

小米的老对手华为,是业内公认最具有资格造车的,虽然任正非多次表明,“华为不造车”,但其限制期限只有3年。目前,华为已与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小康股份等十余家汽车厂商展开合作,其发展势头迅猛。

把重心押注在自动驾驶上的百度,旗下的Apollo 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发展势头正劲,已与10家中国及全球车企达成战略合作,通过高精地图、自主泊车等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赋能合作伙伴。

更是在2021年开年后,百度直接宣布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入汽车行业,吉利汽车成为新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这意味着,百度成为首家正式宣布造车的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

相对较晚入局的腾讯,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自2016年腾讯成立自动驾驶实验室后,其在高精度地图、环境感知、融合定位、决策控制等领域进行技术研发,并在车联网领域搭建车联开放平台;2018年11月,腾讯发布L3、L4自动驾驶汽车;2019年7月,腾讯与宝马中国合作了业内第一个自动驾驶开发云项目;2020年6月,腾讯新一代自动驾驶虚拟仿真平台TAD Sim 2.0正式亮相。

同时,腾讯TAD Sim正在与各类机构,以及国内头部汽车企业展开合作,基于高精度地图和模拟仿真技术,推行虚实结合的仿真测试,加速自动驾驶研发。

基于在智慧出行领域的深度积累,腾讯已经与31家车企,300多家出行生态合作伙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合作落地车型120款。

可见,国内科技巨头在自动驾驶领域发展十分迅速,不过,美国科技企业发展的也不慢,而且更加具有先发优势。

早在2009年,谷歌就开始了其自动驾驶计划,如今从谷歌公司走出的Waymo已经在自动驾驶领域内达到了领先水平。

特斯拉从L2级自动驾驶出发,逐步巩固提升,将自动驾驶软件嵌入商业化产品中,通过已售出的汽车系统反馈便能获得大量的路测数据,可谓提前布局,快人一步。最直观的数据,就是2020年,特斯拉已售出50万辆汽车,远超其他新能源车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及自动驾驶市场的发展,美国催生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创业公司,各个初创公司都有自身的特长,对自动驾驶的研发从软件中的算法、数据到硬件、系统、零部件等的集成,开发出的产品性能优越,或被大型车企或高新技术企业龙头收购,或与行业内其它企业合作,将自家产品集成于成熟车辆生产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中美企业对比之下,虽然还有差距,但随着国内巨头们的陆续入局,以及与传统车企的合作不断加深,相信我国智能汽车领域将迎来迅速发展,中美之间差距也会越来越小,甚至实现反超。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